amber

我與德布西與海

清晨六點甫升起的陽光,柔和地照映在前方連成一線的海洋與藍天,我坐在堤防上感受海風的吹拂,旁邊有正在海釣與晨泳的人們。這裡雖然是故鄉,但我卻是第一次坐在早晨的觀音亭堤岸邊。

禪勁太極養生對我的影響  

隨著年歲增長,身體狀態不再似青春般勇健。到了40歲時,自覺應該要培養一種長期的運動習慣,藉此讓已殘破的身體維持在運轉尚可的狀態。開始覓尋養生之道,剛好看到台北律師公會有找中研院研究員陳章波老師來教太極拳,我想陳老師應該是學院派氣質師父,而且一週一次的練習,不會花太多時間,因緣際會就報名參加,迄今學拳已經超過10年。

在台灣看美國最高法院人工流產判決推翻前例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今年六月下旬做成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一案判決,多數意見宣告同院1973年的Roe v Wade以及1992年的Parenthood v. Casey兩案判決見解錯誤,推翻人工流產(abortion)是美國聯邦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是否及如何限制人工流產,應由各州自行立法決定。

多元經驗參與審判 審判長訴訟指揮頻率變高

國民法官法即將上路,真正實踐「人民參與審判」,希望讓司法更透明化、更受人民信賴。國民法官的資格排除法律專業背景者,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國民法官的多元視野和生活歷練,共同參與審判,協助認定事實。然而,未具備法律知識的素人法官,真能在法庭上和職業法官平起平坐,並在短時間內勝任審判工作?

國民法官案重擔恐落法扶、公設辯護律師  政府配套是否足夠?

明年上路的國民法官法,分兩階段施行,民國115年之前,先施行第五條第二款規定的「故意犯罪因而發生死亡結果者」,即殺人致死案,估計一年約有300件。檢方成立專組、法院成立專庭因應;辯護人方面資源相對不足,加上此類犯罪者多為經濟弱勢,可預見大多數國民法庭案件的辯護重擔會落到法扶律師、公設辯護人身上,也迫使法扶律師酬金必須上調,以反映高強度、高集中度的審理成本。

關於我們

台北律師公會會刊於2009年改版《律師雜誌》為《在野法潮》季刊,從學術性之法學評論刊物,改版成為以封面故事展現該期的主題, 並以報導文學之方式展現議題的思維,以抽象的哲理與精神橫跨各法學領域及社會議題,展現多元跨專業範圍的探討,讓法律人與社會橫向及縱面密切接軌。
因應數位浪潮襲來,並響應環保,《在野法潮》於2021年9月30日第50期起改版為網頁版,不變的是轉變求新,係以不同型態、更優質的豐富內容及更全面的觀點呈現法律人的多元面向,使法律議題更具可近性與人文關懷,並供讀者隨時點閱享受閱讀之樂趣。
期待您繼續給予支持,並不吝予以指正。

連絡我們

會館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 7 號 9 樓 

服務電話:( 02 ) 2351-5071 (代表號)      

傳真電話:( 02 ) 2391-3895     

電子郵件:tbax@ms17.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