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媒體、校園加入改革 才能讓性別平權從「量變」成「質變」
近年來,法政領域女性學生、女性法律人明顯變多,過時的《民法》相關規章也逐漸走向性別平權。但這樣的「量變」並不能帶來「質變」,而要多管齊下從根本改革,才有可能。
近年來,法政領域女性學生、女性法律人明顯變多,過時的《民法》相關規章也逐漸走向性別平權。但這樣的「量變」並不能帶來「質變」,而要多管齊下從根本改革,才有可能。
基泰大直建案施工導致鄰房倒塌,震驚全台。基泰建設在事發後第三天召開記者會,董事長陳世銘向社會大眾致歉後,請辭離席;接棒主持記者會的總經理馮先勉自認沒有神隱,強調處理都還在黃金72小時之內。
民國112年9月初,基泰建設在台北市大直建案,因施工不慎導致鄰近民宅傾斜下陷,影響住戶生命安全與財產損失。回推4個月前,台北市信義區路面塌陷、出現天坑,短短半年內,光是台北市就有8起道路塌陷事件,這也引發各界開始對於《建築施工損鄰事件爭議處理規則》內容的討論。
大樓林立的台北市,施工現場隨處可見,民國112年9月7日晚間,基泰大直案工地旁的公寓應聲塌陷,二樓變一樓,宛如電影般地災難場景透過網路放送,令人咋舌與震撼。
「為什麼台灣做不到」這種慣性的反思思維,反映出求取速效的淺碟社會文化。 然而,更務實的反思是需要為內容產業厚實基礎,創造豐富的土壤,這樣優秀作品自然會蓬勃發展,開出花團錦簇,這正是文策院致力於實現的目標。
有愈來愈多並非全職創作者的作家,例如醫生、律師等,藉由他們本身的專業、結合故事的想像,寫出不一樣的故事敘事。著有長篇律政小說《律政女王》的寬和法律事務所卓心雅律師以及擅長撰寫推理小說的禾同國際法律事務所李柏青合夥律師,卸下律師袍的他們,透過法律人的日常經驗作為寫作素材,寫下引人入勝的小說。
「Holy 媽祖!」來自近期熱播的《八尺門的辯護人》經典台詞,此部改編原著同名小說,由原著作者唐福睿擔任影集導演、編劇,不論是戲劇或是小說都掀起一股熱議。故事內容以1986年的湯英伸事件為原型,透過法庭攻防探討死刑議題以及台灣多元族群樣貌。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到近期的《華燈初上》、《人選之人—造浪者》、《八尺門的辯護人》等,一連推出數部口碑、人氣、話題等兼備的台劇作品,讓台劇復興的浪潮正在崛起。
根據外媒《FIRSTPOST》報導,美國新創公司DoNotPay透過AI技術應用,使用與ChatGPT一樣的OpenAI語言生成模式,研發出全球首位AI機器人律師,企圖用於處理過高價停車罰單或生活中各項法律層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