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環境的蛻變 桃園司法園區新落成

撰文|許慈倩  攝影 | 陳正國  圖片提供 | 桃園地方法院

今年初新落成的桃園司法園區,除了院區集中提升行政效率外,法院空間內部規劃,在科技法庭、安全性上,更是大幅提升。

法院是什麼風貌?古典莊嚴如學術殿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傳統市場、或明亮開闊像展覽館?走進今年初落成啟用的桃園司法園區,帶您一窺司法環境的蛻變。

院區集中 為提升行政效率注入強心針

桃園地院原有4個院區,資源分散,影響所及就是行政效率難以提升。為此,桃園地院在民國107年11月在院本部成立回正處理中心、民國108年1月更把分散在各院區的卷證掃描人力全集中到院本部。這些做法都是因應院區分散所採取的對策,可見院區集中是提升行政效率的最佳方法。

過去民眾在進行處理紛爭的不同階段,必須分別到不同院區。以傷害案件為例,先要到桃檢院區;民事判決時,要到執行處的院區,民眾常感困擾。而少年家事法院在中壢院區時,有些判決仍要送回本院製作及蓋大印,文書處理流程和時間相對冗長。

上述都已是過去式,如今民眾在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若有意與對方尋求共識或給予補償來消弭紛爭,在同一大樓內就有機會馬上解決。少家部分也因為院區集中,整併後文書作業時間變短,民眾可以更快收到判決。

桃園地區民眾、律師不再因洽公而奔走於不同院區,大家可以在一個舒適、寬敞的空間辦事,對司法的好感度自然會提升;而對於在法院工作的同仁,彼此交流互動更加方便。桃園司法園區對司法的正面效益,不言可喻。

法庭空間大進化

話說舊院區並沒有合議庭專屬的法庭,於是必須共用法庭。非專屬,意味著使用者每次進到這個空間都要重新適應調整,難免影響開庭節奏;加上共用法庭常有時間互衝的問題。而新院區法庭數已超過現有合議庭,且各合議庭都有專屬法庭可使用、甚至有餘裕可供法官臨時加開庭期來使用,以加速案件進行。從舊院區到司法園區,刑事法庭從18增加到26個、民事庭從7增加到至少30個,不只法庭數量成長、空間也變大,可容納10到40人;至於更大型案件,也有設備可以快速打造延伸法庭。

法庭內旁聽席備有寫字板,方便案件當事人、關係人或ㄧ般民眾在舒適狀態下,觀察法庭活動的進行。被告及辯護人席也更寬敞,可同時容納多位被告和辯護人。此外,法庭多設有指認室,裝設單面鏡及電腦等設備,可清楚看見法庭活動及卷證內容,但從法庭則無法看進指認室,以保護證人不受被告威脅。

至於家事法庭,備有兒童座椅,讓前來作證或回答問題的孩子,因為坐的舒服,降低陌生害怕的情緒。值得一提的是,不論少年或家事調解空間,從裝潢設計、物件配置到色彩計畫,都營造溫馨氛圍,讓當事人在其中心平氣和地把事情談妥。

科技化場域 視訊庭開起來!

去年2月起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當時台灣相對安全,於是許多逃亡海外的通緝犯紛紛回國投案,一時間對民航局和監所造成很大的壓力,當時法院即以視訊開庭來因應。至今年5月,台灣疫情升到三級警戒,立法院也快速通過「傳染病流行疫情嚴重期間司法程序特別條例」,讓刑事訴訟和少年事件審理程序也可以採視訊開庭。

家事案件量原本就大,疫情期間端賴視訊開庭紓解積案壓力。只要當事人設備充足,就可以在安全的空間與法庭內進行視訊;而視訊調解更發揮奇效。原本面對面,只要一方有非理性發言,調解就會陷入僵局。但視訊過程,法官只要察覺氣氛不對,即可要求「先關掉鏡頭和聲音、各自討論5分鐘後再開鏡頭」,讓戰火無從引爆。而民眾和律師視訊開庭完可立刻下線,不用受對造謾罵或擔心安危,所以家事的視訊開庭接受度很高。

刑事方面,視訊開庭也越來越頻繁,特別是監所在其他縣市的狀況。透過視訊,被告就不需移動;另外,提解犯人,雙方經常為了不願付提解費而僵持不下,案件便被擱置,而視訊審理沒有提解的問題,包括原告請求權利的保障、被告答辯的權利、法院人力的減省以及戒護人力等,都是良好解方。

法院內也有不能說的祕密

法院量體大,有利多元規劃,但空間太大,動線安排就成為挑戰。進駐新院區後,難免有民眾抱怨找不到要去的單位。這半年來,法院透過發放問卷瞭解問題,不斷檢討改進,希望動線可以越來越順暢,甚至洗手間的指引、飲水機擺放位置等,也朝友善使用者的方向不斷調整。

當然,法院中還有看不見的通道,是為了讓所有參與法庭活動者都能安全且從容不迫地進出法庭。

從進入法院說起,只要被害人提出請求,一到達法警室,就可以從被害人走道直接進入法庭指認室;而被告也有專門的通道。而這樣的設計,讓攝影記者也無法拍攝到被告在法院內的畫面,對於隱私上也多了一層保障。因為被告也是由法警透過秘密通道帶入法庭。至於國民法官,將會使用和外面不相通的法官專用電梯進入休息室,以及走法官專屬通道進入法庭。包括前來少年法庭報到的少年也是搭乘指定電梯;被害人的送進送出,只要對方提出需求,都可安排避免與對造在法庭和通道上狹路相逢。被害人保護,除通道設計外,還有法警室、訴訟輔導人員、司法志工的對接及配合,目前已有固定且熟練的運作模式。

微風輕拂、光影繽紛,置身行政大樓中庭,感受歲月靜好。不只法律人愛上這環境,戲劇創作者也前來取景找尋靈感。桃園地院超吸睛,成為網美打卡聖地和戲劇場景都很可以。

關於我們

台北律師公會會刊於2009年改版《律師雜誌》為《在野法潮》季刊,從學術性之法學評論刊物,改版成為以封面故事展現該期的主題, 並以報導文學之方式展現議題的思維,以抽象的哲理與精神橫跨各法學領域及社會議題,展現多元跨專業範圍的探討,讓法律人與社會橫向及縱面密切接軌。
因應數位浪潮襲來,並響應環保,《在野法潮》於2021年9月30日第50期起改版為網頁版,不變的是轉變求新,係以不同型態、更優質的豐富內容及更全面的觀點呈現法律人的多元面向,使法律議題更具可近性與人文關懷,並供讀者隨時點閱享受閱讀之樂趣。
期待您繼續給予支持,並不吝予以指正。

連絡我們

會館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 7 號 9 樓 

服務電話:( 02 ) 2351-5071 (代表號)      

傳真電話:( 02 ) 2391-3895     

電子郵件:tbax@ms17.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