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戰略競爭下的全球化2.0  供應鏈重組為臺灣製造新機

撰文/蔡舒湉   圖片來源/ 許慧瑩律師

全球化變局當下,國際上各種協定都在如火如荼地擬定與簽署中,全國律師聯合會尤美女理事長舉今年6月我國與美國簽訂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今年4月我國於世界貿易組織(WTO)控告印度提高資通訊產品關稅案獲得勝訴,以及去年6月WTO就漁業補貼協定完成談判為例,說明臺灣的國際參與地位越來越重要,並且面臨更多的挑戰。她鼓勵律師界多跨足國際貿易談判議題,於是先催生全國律師聯合會國際經貿談判委員會。接著,全國律師聯合會特別邀請外交部李政務次長淳擔任主講人、並由中華國際經貿研究學會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楊培侃教授擔任與談人,台北律師公會會刊編輯委員會王孟如主任委員、全國律師聯合會之國際經貿談判委員會許慧瑩主任委員擔任主持人,由台北律師公會會刊編輯委員會及全國律師聯合會國際經貿談判委員會所有委員團隊籌辦、規劃、執行與參與。我國律師界於過往國際經貿談判領域向來參與甚為有限,但國際經貿談判領域為大國戰略競爭下之關鍵法律領域,為值得律師界研究、投入資源開拓之執業領域。面對我國關於國際經貿之新挑戰及新機會,全國律師聯合會尤美女理事長表示:「有挑戰就有機會,在大國戰略競爭下,我們要高喊『律師 can Help!』」本次在職進修課程,台北律師公會及全國其他各地律師均踴躍參與,本次在職進修課程共計126位報名,顯見國際經貿談判領域已受到關注,律師界有許多對國家對外事務有熱忱的優秀人才,律師參與國際經貿談判領域將強化我國面對大國戰略競爭之人才資源韌性,值得持續深耕關注。

法律人斜槓經濟,變身穿迷彩裝的外交官

李淳現任外交部政務次長、外交部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召集人、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他出身正統法律背景,就讀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法學組、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公法組,因寫論文時接觸電力自由化議題,促使他對產業經濟學燃起興趣,於是赴澳洲國立大學(ANU)Asia Pacific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Government(APSEG)攻讀博士,此後深入鑽研經濟自由化。回國後,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等職務,之後受外交部吳釗燮部長之邀,民國112年2月3號轉赴外交部服務。

行至人生50,當同學紛紛開始討論退休計畫時,李淳政務次長卻成了外交新鮮人,儘管壓力重重,他也赫然發現原來「衙門中的衙門」事實上並不官僚,並且朝氣十足,「因為台灣特殊的國際處境,使得我國外交部同仁與其說是優雅的外交官,不如說是幹練的soldier,每天都在對抗來自對岸的阻力,捍衛與友邦的關係與經貿權益,充分掌握國際趨勢。」站上前線後,他更震驚當今世界對台灣的高度重視。

終結世界是平的,全球化1.0搖搖欲墜

李淳政務次長聚焦經濟的全球化促使全球供應鏈的形成為背景。他表示,過去拜全球化所賜,晶片出口全世界或是進口材料跟設備都無需關稅,在跨國合作下才有台積電的崛起,而全球化也是台灣眾多企業的成功方程式。不過當前經濟全球化1.0走到轉折點,張忠謀沉痛地表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近壽終正寢,而且不太可能起死回生了。經過一年的沉澱,半導體之父補充觀點,認為全球化其實並未分崩離析,而是處於轉型階段,越來越注重安全、韌性,在志同道合的國家之間仍保有全球化,故稱全球化2.0時代。

李淳政務次長用「世界路平專案」形容全球化1.0的核心,在於各國合作盡可能地掃除如關稅、標準、檢驗、投資限制等人為限制,讓跨國企業在生產地、總部位置、納稅、人事等策略上握有主導權,導致打破「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關係結構,如半導體、汽車、光電等大型跨國企業,對全球經濟的定義權越來越高,多國的經濟利害關係發生聯動關係。

無數商品都是全球化的產物,以美國企業Ralph Lauren的防風外套為例,結合台灣的機能布、泰國的人工皮革、德國的銅扣、日本的拉鍊,最後在越南縫製,如果賣得好,所有國家都能受益。即便感覺非常在地的農業,也一樣有全球化發展。以「美國牛肉」為例,美國有1/3的小牛是來自加拿大,所以也不是100%美國牛。台灣農業也與全球化緊密連結,養豬的玉米飼料來自美國,台灣生產的肥料也能夠外銷。

全球化貿易從二戰後開展,台灣的全球供應鏈參與元年則可以民國50年成立加工出口區算起,至民國111年加工出口區管理處解散改阻為止。台灣在60年間印證全球化跟全球供應鏈的形成,並成為最大參與者及最主要受益者。民國78年左右,台灣以生產消費財為大宗,許多商品標示Made in Taiwan;之後搖身一變成為專精生產零組件(如:半導體、螺帽螺絲、主機板、印刷電路板(PCB)及資本財的超級能手。與此同時,中國晉升為世界工廠,成為許多產業別最大生產基地,例如紡織業就很難完全去中國化。

所謂「中度所得陷阱」意指國家人均所得超過1萬美元之後就會後繼無力。(因為年輕人會開始無心工作、生產力下降、土地變昂貴、對環境要求提高等原因。)李淳政務次長引述恩師陳添枝教授(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之著作《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 1990-2020》,說明全世界只有台灣和南韓走出中等所得陷阱,兩國的模式不同,南韓靠大企業,台灣則是螞蟻雄兵,在民國78年~104年這25年間受惠於全球供應鏈深化,包含電子十雄等企業找到自己的高度競爭力,以特殊的專業代工經濟讓台灣跨出中等所得的陷阱,在技術、人力素質等層面加速發展。

美歐中戰略競爭關係:相互依賴武器化

遺憾的是,因為大國戰略競爭、新冠疫情與俄國入侵烏克蘭等三大因素,全球化1.0難以為繼。過去歐洲堅信貿易自由化會帶來世界和平,如今相互依賴的貿易關係成為一種增加風險的武器,例如口罩、呼吸器、護具等防疫物資受制於中國,又如德國將能源自主權交給俄國,汽車工業市場又高度依賴給中國,以致於如今舉步維艱。眼見中國廉價電動車充斥歐洲市場造成經濟威脅,歐盟宣布正式開展對中國進口純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以決定是否開徵反傾銷關稅,但德國擔心被報復所以持反對立場。

聚焦美歐跟中國之間的戰略競爭,李淳政務次長指出美國已經認定中國是近代唯一可以在軍事、政治、經濟、科技全面挑戰美國的世界強國。美國不滿中國用市場換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簡稱中國夢,亦是習思想的重要核心,用市場來交換科技、人才、資金)。市場經濟國家的企業以「股東投資報酬率極大化」為目標,中國扶植策略性產業(如華為),企業都肩負服務國家戰略的任務。在成為全球化1. 0最大贏家後,中國的社會主義依舊不受跨國契約制約,而是由中國政府指導經濟運作,例如指定高鐵與西門子合作。習思想始終凌駕在市場之上,持續介入市場經濟。加上經濟體實在太過龐大,在市場利益超過國際分工價值後,像西門子、福斯、賓士及BMW等企業都無法避免龐大經濟利益而臣服於中國的黨國制度。

如中國、俄羅斯等極權、非市場經濟國家偏好將依賴關係武器化,以經濟作為達成政治外交的工具,成為一切問題的根源。此外,美國漸漸失去製造業能力與軍工業基礎,不僅影響日後商業競爭力,也威脅國家安全,於是拜登時代開始倡導長期全面的戰略性競爭。歐盟則在2019年時就把中國重新定位為減排等全球議題合作者、高科技的競爭者及經濟、民主等體制面的對手。

全球化2.0談去風險化,律師助攻國貿戰場

全球化2.0時代,美歐主張去風險化(De-risking)政策,其內涵其實包含至少三個層次,敏感關鍵部門與中國脫鈎、次敏感部門降低對中依賴,以非敏感部門的維持現狀。李淳政務次長認為作為全球化1.0的受益者,這個發展當然有其不確定性及負面衝擊,但也為台灣創造出新的發展空間的機會。對敏感關鍵部門,美國推動「小院高牆」的脫鉤,在友邦之間重新建立新的供應鏈,針對微電子先進芯片、AI、量子電腦、尖端生技等領域精準地與中國脫鉤,把打擊面縮到最小,作法如:微電子先進芯片與台、韓、日、荷、德合作發展,排除中國;啟動「癌症登月計畫」讓癌症不再是絕症,極力讓美國科技重返領先地位。

次敏感部門降低對中依賴部分,為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歐美全力推動電動車電池研發,另外台灣印刷電路板PCB全球市占率5成、有95%在中國製造,現在越南、墨西哥、泰國都積極邀約台灣企業前往設廠。無論如何,未來20年全球經貿運大部分可能都屬於非敏感部門,所以將可維持現狀與全球化1.0時代相同,亦即針對經濟與科技風險較低的領域,例如成衣、輪胎、金屬生產等,大國還是會跟中國一如既往地繼續做生意,而微電子先進預算、量子科技、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先進電信5Gs beyond、乾淨能源等領域則成為主戰場。

各國檢視經濟安全風險,常先界定「敏感部門」開始,再由所有權控制、供應鏈依賴程度,以及敏感資訊的流失跟管理等角度分析。當世界不再是平的,全球供應鏈的成本增加,計算成本的方式也變複雜,企業必須增加很多韌性,鋪排分散式工廠、資訊公開透明化,並投入減碳等。在這劇烈變動、生產據點更全球多元的過程中,企業將面臨嚴重的文化衝擊,亟需律師大量協助各種法規問題。

在外交處境上,當中國用認知戰、脅迫和孤立對抗台灣,台灣必須廣泛結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強化抵抗中國武力侵略的決心、手段與武器,並培養更多元的專家助力大國戰略競爭。「每個人都能幫忙台灣拓展外交空間,創造出我們自己想要的未來。」

全球供應鏈重組,法律人在國際經貿發揮機會多

與談人楊培侃教授為美國杜克大學法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中華國際經貿研究學會理事長,他列舉四種法律人在國際經貿領域可以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規則制定,如協助參與經貿談判事務。第二是政策法規執行,如協助政府相關部門落實經貿協定義務,或制訂不違反經貿規則的政策法令。第三是爭端解決或貿易救濟,協助政府或產業處理貿易爭端或救濟案件。第四是研究與諮詢,經貿領域的議題廣泛且瞬息萬變,律師擅長快速參透各種國際規範,可以擔任稱職的政府智庫或產業顧問。

在全球化與永續發展的目標趨勢下,國際經貿與人權、勞工、環保、氣候變遷、公共健康與人工智慧等眾多議題緊密相連,亟需跨領域與跨學科人才的參與,除法律外,應結合商管、經濟、國際政治、財務行銷與外國語文等多元專業領域,共同努力。楊培侃教授樂見「全國律師聯合會國際經貿談判委員會」的誕生,體現全國律師聯合會求新求變的精神,及勇於開創新領域的企圖,相信律師界在敞開心胸跨足國際經貿領域的同時,定能匯聚不同領域背景的跨國人才,進而擴展國際經貿的市場需求,並深化服務的品質。此等遠見,有助於逐步建立經貿法律的專業團隊,為仰賴經貿的台灣政府與企業提供堅實的後盾。

@59期執行編輯:王孟如律師、賴亭尹律師、蔡雅瀅律師

關於我們

台北律師公會會刊於2009年改版《律師雜誌》為《在野法潮》季刊,從學術性之法學評論刊物,改版成為以封面故事展現該期的主題, 並以報導文學之方式展現議題的思維,以抽象的哲理與精神橫跨各法學領域及社會議題,展現多元跨專業範圍的探討,讓法律人與社會橫向及縱面密切接軌。
因應數位浪潮襲來,並響應環保,《在野法潮》於2021年9月30日第50期起改版為網頁版,不變的是轉變求新,係以不同型態、更優質的豐富內容及更全面的觀點呈現法律人的多元面向,使法律議題更具可近性與人文關懷,並供讀者隨時點閱享受閱讀之樂趣。
期待您繼續給予支持,並不吝予以指正。

連絡我們

會館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 7 號 9 樓 

服務電話:( 02 ) 2351-5071 (代表號)      

傳真電話:( 02 ) 2391-3895     

電子郵件:tbax@ms17.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