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經驗變成價值,一起找出路

撰文/許慈倩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民主與法治是現代文明的兩大支柱,法律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許多法律工作者也在職涯中找到自我價值。伸張正義、維護平等是法律人所追求,但實踐的方式則各有不同。不論如何,這都不是一條簡單的道路,因為人是複雜的、關係是變動的、社會脈動更是瞬息萬變。面對這樣的現實,想用法律解決問題,第一堂課就是先認識自己。

兼具文青與俠女性格的陸詩薇律師,從街頭上的衝撞確定自己擁有實現理想的力量,到3年前創立一瓢法律事務所,冀盼透過專業傳達冰冷法條背後的溫度—她的職涯歷程看似曲折蜿蜒,卻在每次轉折帶來收穫和養分。成長除了自己的歷練,也有來自前輩的無私傳承,她樂於與年輕律師分享,因為給予從來不是壞事,給得越多,代表內在越強大,豐足的心靈與生活垂手可得。

忠於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一瓢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陸詩薇在小時候就經常被各種社會運動的新聞所吸引,當時活躍的女權律師如尤美女、王清峰等名字早已刻劃進她腦海中。而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律師風貌。現今的年輕律師總以一種無畏的姿態,盡情自我展現,包括經營社群媒體、寫法普文章或用Q版漫畫等方式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各種自我行銷和推廣法律知識的手法也令陸詩薇嘖嘖稱奇。在百家爭鳴的時代,她很欣賞年輕律師勇於嘗試、樂在斜槓。

而事實上,她自己的職涯也堪稱精彩,雖說如願當上律師,台大法研所畢業後的職場初體驗卻是進入NGO工作,也就是文魯彬外國法事務律師所創立的第一個法律環保團體「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期間在文魯彬律師、詹順貴律師等前輩的帶領下,參與了很多指標性的法律環保案件,包括反國光石化、反中科三期、四期等台灣環境法中很重要的運動和訴訟。

那是她夢想中的工作,也是她擅長的工作方式,那段歲月中,社運夥伴們彼此扶持支援,所以在環境領域之外,她也參與了其他社會運動,特別是有機會認識在性別人權上努力的律師,所以也和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的夥伴一起為同婚法案努力。回憶那4年半在街頭抗爭的歲月,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她後來發現自己不再喜歡用「衝撞」的方式來工作。「我還是要強調,社運很重要,衝撞很重要,因為不衝撞就不會有破口。只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中,我想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事情。」習慣自我檢視,經過和自己的對話,她確定了這不是一時情緒,而是她想要尋求突破和改變的動力。讓擅長街頭運動的她發現,如果一直指責對方(通常是政府或企業),有可能徒增對立,因此她轉戰萬國法律事務所—站到曾經對立的企業或政府客戶那邊,學習從那個角度來看事情!

尊重差異 找出完全解決方案

不同的職場有不一樣的學習,前輩倪映驊律師告訴她: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完全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若把案件看成一個局,打開僵局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局裡面的每個人都能得到,都能走出去。所以律師在當事人之外,還要和很多人一起工作,律師甚至要去理解被告、檢察官、調查官等,知道他們的立場和想法,這樣才有可能從困局中找出一條路。執業到後來,她發現這是她最喜歡的做事方式。直到今天,她依然願意從事社會運動,也有承接公益案件,但她已經不是過去那個指著對方鼻子要對方認錯的她,而是更願意促成彼此理解,為所有人找到出路的律師。

身處多元開放的社會,尊重與理解是公民素養,更是律師執業成功的軟實力。在社會運動中,聲嘶力竭地宣揚理念為弱勢發聲值得敬佩,但同時也需要有人去理解對方,去看看對方一路走來的脈絡,這是她後來選擇到大所做一般案件的原因。從案件中看見許多不同的生命脈絡,漸漸地知道,每個人走到今天都有它背後的原因,有時候與其激烈地吶喊,不如因為理解而尊重,黑與白、是與非、勝與負…逐漸淡出她的關注範圍,「大家都困住了,連我也在局裡面,這時花力氣去爭執作用不大,找到出路才是當務之急。」她說,對方只是這件事情上想法與我不同,不必因為這樣就把對方視為對立面,他們的價值養成和我們對理念的堅持同樣需要被尊重。

關注女性議題的她舉了一個例子。一位居住在南京的女居士在當地玄奘寺供奉了六個牌位,祭祀的都是南京大屠殺時的外國人,包括1位美國傳教士和5個日本甲級戰犯。女居士是因為研究那段歷史精神壓力很大、經常夢魘,所以透過一起供奉救人者和加害者牌位祈求解冤釋結!這件事情發生在中國,自然是非常惹議的,她也因此獲罪入獄。這則新聞帶給陸詩薇很大的震撼,因為在過去國際人道法的學習中,她向來認為發動戰爭者必須為戰爭負起責任,就像大家不會懷疑普丁要為發動烏克蘭戰爭負責一樣。但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充斥著灰色地帶,像松井石根(甲級戰犯之一)在進城之前曾對士兵下達命令:要求日本士兵在祭祀戰死的同袍時,連支那人也一同祭拜。然而同僚有不同意見,「可以想見他的內心有很多痛苦和掙扎,不是說他不用負責,而是去理解後知道那是歷史的必然。過去我對所有加害者都深惡痛絕,但現在可以理解,他有某種程度的身不由己。甚或那些在戰場上殺紅眼的人,去看他的成長背景、他被灌輸的觀念、他的教養過程,在那個時空下就是會做出那樣的事。明白這些,就知道這世界上沒有人天生是我們的敵人。」

錘鍊讓人信服的能力

「沒有敵人」是陸詩薇現在工作的核心。對於犯下毫無人性暴行的人並不是再也沒有憤怒,但她更想知道那些人如何走到那地步;另外,仔細觀察自己,也會察覺自己也有那個邪惡。她記起有一回前往搭電梯的途中,邊走邊滑手機,一不留神被人從後方撞了一下,手機應聲掉到地上。在那瞬間心裡浮現一股恨意、殺意,甚至覺得可以株對方九族。「那種念頭完全是非理性的,就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當我回過神時被自己嚇一跳,我向來自以為溫和、熱情、有好人緣,但心裡竟然有那種東西!」她察覺到當人遇到不如己意的情況時,那種東西是會出來的,她看見了人的複雜性。我們的邪惡或許只是沒被誘發,或者規模比較小,卻同樣有邪惡本質。所以受害者是人、加害者也是人…平靜下來之後,就會願意試著從困局中幫大家找出路。

過去社運的慷慨激昂,或處理一般案件依法論法,她深感目前專注的家事案件是人性大考驗,因為曾經相親相愛又是最了解彼此的兩方,一旦反目成仇,仇恨值直接破表。在理解人性和幽微心理之後,她願意多花時間和局中的所有人,包括對造、對造律師、法官等一起工作,去打開可能理解的空間。而這樣的領悟也來自許多前輩律師的傳承,與同輩的分享。

她就看過不少律師、調解委員或法官,身上有種特殊的氣場,讓人在談判空間看見這些人往那邊一坐,大家火氣就已經消了一半,覺得爭議有望解決。這種魔力非常奇妙,她慢慢觀察,發現這樣的法律人,都展現一種安靜觀察的能力,以及願意傾聽、願意公平對待的態度。

從職場前輩身上找到學習典範,讓她從一個是非黑白分明的人,從理直氣壯到理直氣和,她也建議年輕律師試著多看看這世界上存在的廣袤灰色地帶,從中發現問題的脈絡、進而發展出完整解決問題的方案。

生涯轉折又一波

陸詩薇回想當時從NGO跳槽到律所,是想從多元角度看事情,後來因為知名製作人柴智屏的電影公司有法務長職缺,就想著轉換個跑道。

「我到職第一天就被告知,在影視的這一行若有爭議,能談就盡量談到好,訴訟是最後的手段。」她第一天就接受震撼教育,那天跟著老闆去和一位創作人開會,雙方一見面當然就握手言歡,輪到她講話時,她也只是把合約目前擬的進度和缺的部分告知對方,老闆一聽馬上告誡她,說話不能這麼冰冷沒感情,講什麼權利義務的多沒感情。這和她過去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原來也有這樣的職場文化,條件是式慢慢搓合出來的。而且即便身為法務長,法律也不是能拿出來說嘴的。雖然後來沒有轉行,但她又踏踏實實地以兩年時間豐厚了自己經驗和視野。

她打小求學過程就很順利,但她心知肚明,擁有學歷不見得就有符合社會期待的能力。她當律師之後,做了很多事情看似戰績輝煌,其實她是為了彌補自己的心虛或不足。她清楚,得到光環的能力和為他人創造幸福或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全不是同一件事。職場經歷看似精彩,某種程度她認為自己是一次次被打回原形,讓她直視了學歷包裝下自己真正的狀態。

知道自己的斤兩後,她最終選擇創業,目前她需要自己分配時間的自由。雖然現在和在大所當律師一樣,工作時間大抵上是朝八晚十,但心情上完全不同,因為知道自己站的位置才好往想要的下一步發展。

傳承前輩精髓 幻化為自己的姿態

創業伊始,她遵循另一位前輩李文中律師時常提點年輕律師的「機艙理論」,想像自己營運一家航空公司,首要目標就是把機位(時間)賣出去,一開始請不要堅持賣高價,而是先設法把經濟艙賣掉,當賣到8、9成,才有調高價錢的空間;等到商務艙也賣出8、9成,才可以再漲價。當經營到連頭等艙都很好賣時,才有訂價的話語權。所以陸詩薇創業之後,十分樂於接受小公司法顧、法扶客戶,她感覺目前狀態慢慢來到了經濟艙賣掉8、9成的階段。也因為向前輩們學習到不端高架子,不擺高姿態,而是先求先求把營業時間填滿的策略,讓她的律所以3年時間逐步站穩腳跟。

她也分享「先予後取」的觀念。曾有另一位前輩告訴她,錢是資源,放在會用的人手上可以創造更大價值,掌握資源者自然更樂於把資源分配給能創造最大價值的人。例如,政治人物若擔任當地方首長時把地方顧好,中央政府自然願意提供更多經費讓他建設地方,而他的施政成果也會成為他下屆繼續連任的利基。她提醒年輕律師,能夠用專業幫助到當事人,老天爺就會把資源分配給你,因為資源給你是有用的。所以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以及你能否對當事人有所幫助才是應該關注的重點。舉例而言,對於第一次諮詢的新客戶,未必一定要收取高額談話費,重點是需要先研究清楚案情,了解客戶,才能確認自己是否可以提供客戶有效的幫助。無論是否有收取談話費,她的諮詢客戶在第一次諮詢後,有七成的客人在見面聊過之後會留下來,或許對方感受到「相信這位律師是真心想幫我,也能幫我的。」儘管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自己先付出了,又不能保證得到實質回饋,但她因此印證了先予後取的正向循環是好的,客戶感受你的用心後,對律師的信任和敞開的程度截然不同。

成為一名律師或成為一名創業律師,動機和脈絡各有不同,陸詩薇認為自己執業十年,創業三年,目前先求站穩腳步,且未來也還有各種可能,目前沒深思過接班的問題,而就像她的事務所取名「一瓢」,是想像著韋應物的詩句「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帶來的暖意,她期待用專業陪伴客戶走過人生中的一個風雨階段,一起找出路,走出困局,迎接新的人生。

@54期執行編輯:李兆環律師、魏千峯律師、吳采模律師

關於我們

台北律師公會會刊於2009年改版《律師雜誌》為《在野法潮》季刊,從學術性之法學評論刊物,改版成為以封面故事展現該期的主題, 並以報導文學之方式展現議題的思維,以抽象的哲理與精神橫跨各法學領域及社會議題,展現多元跨專業範圍的探討,讓法律人與社會橫向及縱面密切接軌。
因應數位浪潮襲來,並響應環保,《在野法潮》於2021年9月30日第50期起改版為網頁版,不變的是轉變求新,係以不同型態、更優質的豐富內容及更全面的觀點呈現法律人的多元面向,使法律議題更具可近性與人文關懷,並供讀者隨時點閱享受閱讀之樂趣。
期待您繼續給予支持,並不吝予以指正。

連絡我們

會館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 7 號 9 樓 

服務電話:( 02 ) 2351-5071 (代表號)      

傳真電話:( 02 ) 2391-3895     

電子郵件:tbax@ms17.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