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與生態保育的權衡

撰文|謝宛庭 攝影|陳培峯 圖片來源|潘政忠老師

隨著時代的推移、人口的攀升,民生所需越發供不應求,在城市演進的歷程當中,經濟利益
儼然作為決策的優先考量,自然保護的重要性從而遭受忽視,位於桃園的大潭藻礁,即是基
礎建設與生態保育拉扯的最佳案例。

民國107 年,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下稱:中油三接) 環評變更案,歷經多次審查都未能順利過關,在諸多疑慮未能釐清的情況下,專家學者委員紛紛缺退席環境影響評估會議,中油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並在行政院長力倡下,強行通過環評,導致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辭職明志,而大潭藻礁已成為不當開發的犧牲品,若執意於不當場址進行開發,多樣生態將不復存在,由冰冷水泥取而代之,短視近利將烙下不可逆的傷害,成為世代無法承擔的後果。

殼狀珊瑚藻與兇猛酋婦蟹。(攝影/劉靜榆)

孕育生命的搖籃 大潭藻礁

有別於動物造礁的珊瑚礁,藻礁是由植物造礁,生長速度十分緩慢,耗費10年的時間只能長成不到1 公分。自大園竹圍漁港起至新屋永安漁港止,延綿27 公里的桃園藻礁生態在全球分布極為罕見,至少歷經7,000 年的光陰才得以成形今日的樣貌。而其中位於南桃園的大潭藻礁是台灣迄今面積最廣泛、發育最完整的藻礁,其中值得探究的地景與生物,更在2019 年獲得國際知名海洋保育組織藍色任務評選,成為東亞第一個全球海洋保護區網絡希望熱點。
多位台灣著名地質與海洋學者,都先後讚譽大潭藻礁是國際級的地景、世界級的自然遺產,「海岸多孔隙的環境如同海洋生物的育嬰房,大潭藻礁的地景與生物超乎人們的想像,在發現24 種造礁藻類中,不只有19 種是世界新種,更是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的最大棲地,而且蟹類的豐富程度完全不亞於墾丁國家公園的潮間帶,還能夠一窺瀕危物種紅肉ㄚ髻
鮫和台灣白海豚的蹤跡。」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老師強調,藻礁海岸支撐礁岸生物與沙灘生物的生態系,物種和類群都與其它生態系都相當不同,大潭藻礁對於生物多樣性的維繫有其不可替代性。

大潭藻礁不僅富含多元的生態意涵,其對於歷史、人文、國防皆有重要性。造礁藻類的固碳功能,可減緩地球暖化現象,且透過碳定年,能推敲歲月的活動軌跡;伴隨地域而生的漁業,形成罕有的客家漁村聚落,完美體現海洋客家文化的根基;而大片向外海延伸的礁體,成為島國的天然屏障,使軍艦無法直接靠岸,進而鞏固國防安全。

「永續發展,才能成為世代共享的寶藏。」潘忠政老師分享,其中蘊含的豐沛資源,對於推動休憩旅遊和生態教育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夠促進在地的活絡與興盛。

大潭藻礁地景壯闊生態豐富。

致命之手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台灣位處板塊交界帶,加劇大眾對核電廠輻射外洩與核廢料貯存的擔憂,如今核一進入除役階段、核二、三運轉執照將陸續到期、核四自104 年封存迄今。燃煤發電則有空氣污染與碳排放問題。在能源轉型議題上,政府欲推動「非核減煤」政策,並配合提高天然氣占比,本應慎選天然氣接收站場址。學者莊秉潔教授曾指出:大潭冬季風浪大,天然氣船進出不易,冬季空污嚴重時,反需啟動老舊燃煤電廠,呼籲遷址。中油三接預計114 年12 月完工,晚於同年5 月核三廠2 號機運轉執照到期日;而核四經多年封存,經濟部曾預估續建需耗「N+6 至7 年」, 中油三接與非核時程,原本就難以銜接。況天然氣與燃煤同屬化石能源,仍有碳排放問題,政府欲達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短期雖可以燃氣取代燃煤,長遠則應以再生能源取代燃氣發電。工研院曾預估燃氣發電量將於114 年達峰值,爾後逐年下降。為短期能源需求,犧牲數千年累計下的藻礁生態,是否值得?本應慎思。

中油三接由觀塘工業區與觀塘工業港組成,先後於88 年、99 年通過環評;其中觀塘工業港因環評通過後逾3 年未動工,在106 年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其後觀塘工業區與工業港因開發內容變更,均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觀塘工業區總面積原規劃232 公頃,後雖縮減為23 公頃;但位於外側的觀塘工業港,與環評專案小組認定「港灣開發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之虞」退回時的規模相較,並未縮減。堤防、棧橋、填海造地等海域設施與航道、迴船池的濬挖工程,均會破壞藻礁。專家學者曾提議其他替代方案,如:遷至海象較穩定且腹地較大的台北港,或遷至林口港或核四重件碼頭;或改採規模小、運作靈活的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FSRU)。均被中油拒絕,以縮小開發規模,閃避外界對棲地破壞的顧慮。

從能源安全角度,大潭位於台灣海峽較狹窄處,受地形影響,海象惡劣、潮差過大,安全操作天數短,施工期間工作船兩度擱淺,並多次至台北港避風浪;加上腹地狹小、儲量有限,不利天然氣穩定供應。從生態保育角度,大潭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唯二且已知的最大棲地,最早發現該珊瑚的柴山海域,已因離岸堤破壞棲地而幾近消失,不該讓悲劇在大潭重演;大面積高純度的藻礁,在全世界均很罕見,且為海洋客家文化的根基。設置天然氣接收站的工程直接破壞,與後續突堤效應的北淤南侵,均會對生態造成嚴重傷害。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蔡雅瀅律師呼籲:無論是從能源安全、生態保育與海客文化保存角度,中油三接遷址才能多贏。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為守護藻礁,於觀塘工業港區排成愛心,為藻礁請命。

法治捍衛 公民參與

出於對環境的關切,蔡雅瀅律師、陳憲政律師、張譽尹律師、蔡宗釗律師、胡智皓律師、許嘉容律師和吳達彥律師,合組大潭藻礁義務律師團,以法律專業為大潭藻礁爭取一線生機。

蔡雅瀅律師指出,中油三接位於海嘯溢淹範圍潛勢區,緊鄰數個工業區、數百家工廠,包含多家第三類毒性化學物工廠,基於公共安全,應保障鄰近廠商與居民的知情權且最好遷址。《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限制填海造地開發,不得位於保護區5 公里之範圍,而中油三接造地位置,距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不到5 公里。大潭藻礁義務律師團成員曾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野生動物保育法》與《海岸管理法》申請劃設自然地景、請願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一級海岸保護區;農委會委託中研院的計畫,亦曾建議將大潭劃入野生動物保護區,惟迄今仍未劃設保護區。

大潭藻礁義務律師團成員除了投入中油三接相關海岸利用許可、區域計劃開發許可與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程序外;並就該開發案涉及的19 個行政處分,提出8 組行政爭訟;及就中油工作船造成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死傷事件,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提出刑事告發,並依環評法提公民告知;及就行政機關處理過程的疏失,向監察院提出陳訴書;並協助潘忠
政老師以及七十多個民間團體發起「珍愛藻礁」公投提案,於10 日內募集近萬份提案書,而第二階段需在110 年2 月底前,募集近29 萬份連署書,方能將大潭藻礁的存亡訴諸於全民公投。

法治革新 打造標竿

大自然無法為自己發聲,繁盛與滅絕僅在人類的一念之間,中油三接和大潭藻礁的衝突並非個案,過去類似窘況不勝枚舉、未來舊事重演防不勝防,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與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的初衷未曾動搖,十數年如一日,從公聽會與一百多場記者會的舉辦、國內外期刊的投稿到公投連署的發起,期待星星之火的力量能夠點燃媒體與群眾的關注、喚醒政府的重視,當環境生存權的意識抬頭,方能創造共存共榮的美好。

《環境基本法》第3 條:「基於國家長期利益,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均應兼顧環境保護。但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對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環境保護優先」,該條本文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0 條雷同,但書看似衝突,惟環境一旦破壞就難以復原,環保優先反能兼籌並顧。「以日本西表山貓為例,西表島的居民曾將山貓保育視為發展
阻礙,後來卻成為地方發展重要的資源,可見保育與發展並非必然對立,造就雙贏不無可能。」蔡雅瀅律師認為,各級政府施政應納入環境保護優先、永續發展理念,才是長久之計。

「第一,不合時宜的舊制法規必須設計退場機制或按照現實差距調整方案;第二,在環境影響評估會議以前,應該要依照《行政程序法》舉行聽證;第三,委員的組成是分別按文化資產、空氣污染、水質監測、健康風險、氣候變遷、社會經濟等不同領域把關,徵詢專家學者的意見有其必要性,在三分之一為公部門代表、三分之二為學術界的比例下,專家學者出席
率不應少於半數。」潘忠政老師建議政府回歸專業、企業尊重制度、實際行動才能營造基礎建設與環境保育的兼容並蓄。

「理想必須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社會改革必須取得社會共識。」詹順貴前副署長的一番感悟,正是突破僵局的金鑰,放下定見、廣納聲音、雙向對話、重拾信任,當政府著眼公權力的實行,非核減煤的轉型任務得以落實,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的履行,環境資本的永續利用得以實踐,那麼此刻舉步維艱的黑暗,僅是為了迎接風光明媚的黎明。

關於我們

台北律師公會會刊於2009年改版《律師雜誌》為《在野法潮》季刊,從學術性之法學評論刊物,改版成為以封面故事展現該期的主題, 並以報導文學之方式展現議題的思維,以抽象的哲理與精神橫跨各法學領域及社會議題,展現多元跨專業範圍的探討,讓法律人與社會橫向及縱面密切接軌。
因應數位浪潮襲來,並響應環保,《在野法潮》於2021年9月30日第50期起改版為網頁版,不變的是轉變求新,係以不同型態、更優質的豐富內容及更全面的觀點呈現法律人的多元面向,使法律議題更具可近性與人文關懷,並供讀者隨時點閱享受閱讀之樂趣。
期待您繼續給予支持,並不吝予以指正。

連絡我們

會館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 7 號 9 樓 

服務電話:( 02 ) 2351-5071 (代表號)      

傳真電話:( 02 ) 2391-3895     

電子郵件:tbax@ms17.hinet.net